在工程建设领域,一些令人啼笑皆非的管理乱象正持续上演。不少项目中出现这样的荒诞场景:当施工现场存在安全隐患时,监理人员不与专职安全员沟通,反而对着仅负责资料整理、偶尔到现场了解情况的资料员指手画脚,要求其立即处理安全问题。要知道,安全员才是现场安全管理的第一责任人,资料员既无权限调配资源,也不具备专业安全知识,如何能承担起安全整改的重任?正常流程本应是监理下发整改通知单,由资料员履行文件签收手续后传递给相关负责人,如今这种越级指挥,不仅让工作流程陷入混乱,更暴露出部分管理者“柿子挑软的捏”的不良心态。
更离谱的是技术文件编制环节。安全方案、施工方案这类涉及专业技术、工艺标准和风险管控的核心文件,竟也成了部分监理随意摊派的任务。他们动辄要求资料员承担编写工作,全然不顾这些内容需要深厚的专业知识和丰富的工程经验。若资料员真有独立编制方案的能力,何苦拿着三四千的月薪从事基础资料工作,直接胜任技术总工、技术负责人岗位岂不是更合理?这种无视专业分工的行为,本质上是对工程管理严肃性的公然践踏。
而在资料管理方面,双标现象同样突出。部分监理一边频繁强调“资料必须按规范做”,却从不明确指出具体问题和整改标准;另一边,自己在职责划分上却完全背离规范要求,将不属于资料员的工作强行下压。这种“宽以待己、严以律人”的做派,让基层员工陷入“既要完成不可能的任务,又要背负无端指责”的困境。
乱象的蔓延,施工单位内部混乱的管理生态难辞其咎。不少项目存在关键岗位人员缺失的情况:没有专职商务员,合同拟定、条款审核等工作一股脑丢给资料员;缺乏专业财务人员,工程款台账登记、收付款明细核算等任务也成了资料员的“额外业务”。在一些所谓“经验丰富”的老领导眼中,只要工作内容沾了“资料”二字,就理所当然该由资料员包揽——合同需要归档所以前期编制也该资料员负责,财务数据需要留痕所以收支核算也要资料员完成。这种“拿旧思维管新业务”的模式,用上个时代的管理逻辑应对现代工程的复杂分工,不仅让基层员工疲于奔命,更使得整个项目团队陷入职责不清、效率低下的恶性循环。
这些乱象的根源,在于部分管理者对工程管理体系缺乏敬畏之心。外部的监理人员凭借所谓“经验”固守陈旧的粗放式管理思维,或是因自身专业能力不足而通过乱指挥来刷存在感;内部的施工单位则因权责体系不清晰、岗位配置不合理,导致基层员工在面对不合理要求时投诉无门、反抗无力。当一线员工被迫用基础岗位的薪资承担技术、商务、财务等多重职责时,工程质量、进度与安全必然受到冲击。工程管理的规范化建设,不应只停留在口号上,厘清权责、补足岗位、尊重专业,才是行业健康发展的必由之路。
0人已收藏
0人已打赏
免费1人已点赞
分享
闲聊茶吧
返回版块114.55 万条内容 · 194 人订阅
回帖成功
经验值 +10
全部回复(0 )
只看楼主 我来说两句抢沙发